• 人力资源
    SaaS巨头Workday拟15.5亿美元收购云平台Adaptive Insights,以强化自身业务 来源| 猎云网   Workday是一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其他后台应用的云平台,该公司正在进行一项收购以扩展其服务组合:它以1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daptive Insights,一家基于云的业务规划和财务建模工具的供应商。   此次收购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Adaptive Insights最近曾于5月17日申请了IPO。   Workday表示,Adaptive Insights此前曾在IPO中向员工发行了约1.5亿美元的未分配股权,而这一价格也包含在了15.5亿美元的价格中。预计这笔交易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众所周知,IPO申请有时会触发并购。最近,iZettle在宣布上市之后,很快被PayPal所收购。而Skype在2011年被微软收购时,也正在筹备IPO。Workday于2012年上市,目前市值接近270亿美元。     这笔交易将为Workday带来新的增长点,该公司一直试图将自己打造成商业客户后台服务的最佳选择:该公司计划将Adaptive Insights的工具整合到其现有平台中。     Workda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eel Bhusr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Adaptive Insights凭借其业务规划云平台成为了行业领导者,如今加入公司,将会帮助我们的客户加速在云中的财务转型。我很高兴欢迎Adaptive Work团队加入Workday,并期待能够继续提供行业领先的产品,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更快、更好的业务决策,以适应变化并推动增长。”     自2015年以来,两家公司就一直是合作伙伴。Adaptive Insights拥有数千名客户,其增长反映了云服务,特别是商业智能,多年来已经发展成为独特的软件类别,企业不仅仅需要CFO,还需要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的内部分析师队伍,来帮助做出各种小型和大型决策。     “随着CFO已经成为C-Suite中的强大角色,市场机会已经非常庞大,”首席执行官Tom Bogan在2015年获得7500万美元融资时表示,当时该公司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的估值大关。Bogan此前曾担任过Citrix的董事长。“作为一名前CFO,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也看到它正在加速。”     同样的例子还有Twitter的Anthony Noto,就是从首席财务官调职为首席运营官的(现在是SoFi的首席执行官)。财富500强公司中约25%的CEO曾是CFO。     Adaptive Insights在此之前曾获得了1.75亿美元的融资。Bogan将继续领导该业务,并直接向Bhusri汇报。     “与Workday联手加快了我们的愿景,也将帮助我们的客户推动整体业务规划和数字化转型,”Bogan在一份单独声明中表示,“最重要的是,Adaptive Insights和Workday都采用了以员工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来开发企业软件,这一点将会提高合并后公司的实力。”     更普遍的是,虽然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技术IPO的门槛更为开阔,但也有一个理由需要继续整合企业IT,尤其是关于可能具有小规模或潜在负面影响的云服务利润率。     不过,Adaptive Insights也可能不会接受收购报价:该公司在IPO中表示,其上一财年的营收为1.06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0%,但同期也亏损了4270万美元。这比2016年的5910万美元要少。再加上一体化平台的更大趋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这可能意味着Workday的报价可能会被拒绝。     这看起来像是Workday最大的收购案例,但该公司一直在大肆宣传,它在上周收购了RallyTeam,以加强机器学习。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12日
  • 人力资源
    作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有关机器学习101:您需要知道什么? 文| Rob Scott     在新兴的数字化工作环境中,人力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机器学习发展的动态,以便有效指导和管理这一过程,Rob Scott写道。   从强调直觉,对新思维,创新和创造力的贡献能力这一积极角度,而非控制他人的负面内涵,我坚决主张“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   在当今敏捷的工作环境中,尽管继续教育和学习是绝对必要的,至少可以说,学习与你的教育框架或工作经验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机器学习)是令人生畏的。   对于许多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来说,新兴的数字化工作环境,正在聚焦于他们的数字和技术技能/意识空白。难以纠正的是大多数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出身的教育之间存在的根本区别,比如基于社会科学的教育与信息支持技术,以及基于STEM的数据科学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诸如RPA,机器人,机器人和机器学习(AI)等先进技术的涌入,将继续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改变我们应对业务挑战的方式,以及改变我们分析和制定决策的方式。   加上认识到技术不会在短期内取代人类,而是增加我们的工作,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必须提高他们的技能,才能在数字和人工智能领域有效运作。   “对于许多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来说,新兴的数字化工作环境正在使他们的数字和技术技能/意识空白问题倍受关注。”     有些人可能通过聘用数据科学家和架构师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提升现有员工的人力资源功能。这种方法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受过STEM教育的资源都集中在人力资源领导者,例如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他们在教育或欣赏方面几乎没有共同点,可能会造成短期和长期问题。   正如今天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学习“促进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一样,促进共同理解,洞察力,参与有意义的金融类讨论和决策制定的能力,对于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同样重要的是:在关于学习基于STEM的主题上,抛开任何担忧和误解。   对数据模型,机器学习方式,问题类型,风险和机会有正确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可以提升他们作为人力资源领导者的地位,并使您能够充分利用受过STEM教育的员工。   作为一名具有社会科学背景的人员,我决定将其付诸考试,并登记参加免费的Google'机器学习(ML)速成班'。   这是一个14小时在线自学课程,其中包括一些技术性的编程。以下是我的主要观察和学习内容:   事后看来,这并不像我想的那么困难,因为我最初完全没有预估到我的能力 - 但是我坚持了。我没有选择完全理解和记住所有数学或完成编程任务。但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了解公式和程序的目标。随着课程的进展,我发现自己认识了一些数学术语,并开始理解为什么方程很重要。   “当前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应紧急寻求基础培训机会,以建立他们的见解”     我对学习数学有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归因于对学习成绩的不满。老生也有可能学习新的技巧。   我发现ML概念很容易理解,课程设计的方式(视频,支持笔记,练习,测试等)支持成人教育实践。我有信心进行有关机器学习的概念性讨论,制定分析结果,数据类型和来源的重要性,验证,培训和测试。   然而,我真正学到的是,没有类似AI这样的东西......这都是聪明的数学,但也有很多原因,例如基于各种数学假设以及个人感知的偏见,机器学习算法可能是有误的。了解基本的风险因素使我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和数据科学家,彼此需要利用数字化成果,才能取得成功。对我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据数据科学家的技能特征,不适合提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类型问题。   正如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需要学习机器,学习基础知识一样,数据科学家需要学习人力资源的基础知识,以促进有意义的讨论,决策和有益的结果。 以上内容由HRTech AI编译完成,仅供参考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12日
  • 人力资源
    大数据相亲?大数据求职?大数据招聘? 来源| HR圈内招聘网   大数据相亲? 一个智能系统帮你搞定恋爱婚姻大事,适龄青年只需要按照系统的分配,与不同的人谈一段段不同时长的恋爱,最终系统自会帮你找到99.8%高匹配度的那个TA----这是黑镜第四季中的《DJ下台》中的桥段。 在黑镜中故事的男女主角的代码经过1000次的测试,998次都翻过了那堵围墙,可惜迎来的不是真爱的胜利,只是虚幻的模拟数字。算法也基于此得出了现实中两人的完美匹配。只看到眼前的结果,不晓得背后的过程。     科技帮你选出最适合你的人,这是可能的吗?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大数据却让一切成了真,突破人们想象的边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采访对象称科技给她相亲助力了至少三四成。但是我们的婚姻和爱情,是能用测试换来的吗?       大数据求职?   同样拿求职来说,跟相亲有颇为相似的地方。理论上通过非常丰富的测试数据样本,会把求职意向更为具象。   通过学历、专业、过往的从业经历,加上外部行业的发展变量,能对职业发展的路径作出科学的预测。   想象一下,在求学阶段就已经量体裁衣,为以后的求职方向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打下基础,一毕业就按照职业规划按部就班....中间没有容错的机会,一眼看到头。       感觉也挺可怕的。。。。   大数据招聘?   标签、样本、关键词、机器学习、推送?大数据和算法加持,招聘会变得更轻松吗?   招聘本身和“筛简历”不能对等,对简历和求职者本身,不能简单通过数据的匹配来得出结果。数据匹配容易走极端“关键词化”。   拿翻译来说,在很多年前,人们认为机器翻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语境语气对愿意的理解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简单的翻译单词还容易实现,对成段文字的理解就比较难判断了,也就有了很多词不达意的“机翻”。   随着科技的迭代,机器对单词上下文的综合判定已有长足进步,现在翻译的精准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算法泛滥化的时代,未来的大数据招聘,机器取代人工,前景是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什么样的科技背景的前提下,把当前的科技应用到什么样的尺度,不能盲目追求科技是完美的,也不能一棍子把它打死。       科技加持为我们带来的或许并不全是完美新世界,有时也可能是让人细思极恐的囚笼。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11日
  • 人力资源
    CEO需要将HR纳入董事会会议的4个主要原因 By Anwar Shaikh 回想一下您的管理团队最后一次让HR部门或其负责人参与讨论业务战略是什么时候。 难以回想起来,不是吗? 是的,因为你的组织很有可能会没有与HR部门的合作,或者上一次让他们参与的讨论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甚至是几年。   虽然有些组织支持将HR纳入董事会或管理层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组织还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或者没有将HR作为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   重视HR部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人力资本或员工,任何企业都无法运作,它们是公司最大的资产。   而HR是企业中唯一一个负责员工的实体部门。长话短说,HR是公司和其雇员桥接两者的核心。   与老派的观点相反,企业应该明白HR是日常业务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实上,人力资源和管理强有力的合作对于组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因为这种建设性的合作会带来积极的业务成果,同时加强两个部门之间的信任和联系。   最重要的是,当HR在做同样的工作时,他们会感觉受到重视,这最终会传递给公司的其他部门的员工,从而让HR感到“在家里”受到重视。 以下是为什么首席执行官需要将HR纳入董事会会议的几个关键原因: 1.遵从法规 2.沟通 3.增长 4.结盟 建议       1.遵从法规 对于任何CEO或企业家来说,遵从法规无疑是最重要的优先事项,因为违背法规的错误通常会导致昂贵的修正费用和无法修复的损害。   此外,据我们所知,税收和就业法律经历了频繁而迅速的变化,企业难以跟上这一点。另一方面,HR经理从他/她的CEO那里了解任何就业或税务法律/法规的变化,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这就是原因!   由于大多数HR部门都采用智能软件或智能系统,所以与雇佣和税收相关的法规不再是一场噩梦,因为这些软件和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并帮助您随时更新法律法规。 这就是让您的HR经理能够帮助您的业务保持合规性并减少风险的原因。   2.沟通 态度冷漠是大多数高管团队展示的常见问题之一。   尽管如此,被下属倾听并支持的领导者更倾向于频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CEO和企业领导人应该理解HR并不意味着挑起战争或使事情变得复杂而挑剔。   事实上,HR人员在公司内部创造和发展和谐的环境,试图将所有员工聚集在一起。   因此,让您的HR经理参与这些战略董事会会议不仅将有助于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还将为您的员工提供关键信息,从而促进整个组织的健康和透明的沟通。   最后,但重要的是,不要忘记透明沟通是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最佳手段之一。     3.增长 请记住,HR是实现公司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理由是,HR专业人员是那些注视并雇用新员工,培训他们并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公司底线的人才库。 当员工离职时,HR部门的人员也会管理和处理这些影响。他们是进行离职面谈的人员,以便找出造成员工辞职的根本原因,然后提出策略和解决方案,帮助防止员工流失。   4.结盟 HR专业人员确保公司的每个人在实现共同的业务目标时都保持在同一层面上。   由于目前大多数HR专业人员都是由HR软件提供支持,只需点击一下按钮即可为他们提供智能劳动力分析,让您的HR经理参与您的战略会议将帮助他/她掌握各种不断变化的职责和部门。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他们的战略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而且还将使他们更好地提供支持,以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   一旦您的人力资源经理充分意识到组织中每个部门的盈亏平衡点,他/她就可以在开发,参与和培训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建议 HR专业人士负责起草解决方案,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员工机动的人才招聘战略,组织战略,培训和发展,同时积极维护所有人的发声权和解决工作环境的障碍。   因此,在董事会会议上集思广益时,让您的HR经理成为重要角色,而不仅仅是走个形式。如果你还没有这么做,那么现在是时候释放HR的潜能了,用聪明的HR软件武装他们,以便他们能够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以上内容由HRTech AI编译,仅供参考。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11日
  • 人力资源
    万宝盛华集团投资金盏公司,持续扩大企业布局 来源| 职场专家   2018年6月8日,全球开创性人力资源解决方案领导者,万宝盛华集团战略投资上海金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盏”)并签订投资协议,整合行业资源打通服务流程,全方位多维度提高人力资源服务覆盖面,加速实现一站式综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金盏公司首席执行官侯睿丰先生,此前长期担任国内和国际著名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负责人,拥有15年本土及全球人力资源企业服务经验,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深刻洞察本土客户需求,他表示: “我们始终站在行业革新前沿,深刻理解人力资源服务的变迁是由单个环节趋向整体流程、由单项服务转为综合解决方案。   金盏与万宝盛华的合作,将会加速这一过程,从业务模式、服务平台等方面系统化整合双方资源,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具开创性的服务,实现项目高效闭环,提升服务品质,从而创造价值。”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公司已逾30,000家,创新创业不断涌现,专业化服务和行业协作在不断深化,人力资源行业在宏观经济变动、法规完善以及资本推动下充满了多样化发展的契机。   在此基础上,本次合作顺应行业发展规律,同时万宝盛华作为行业领导者,将发挥自身影响力并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制定行业新秩序,不断开发专业化服务产品、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创造新的服务标杆。   万宝盛华集团大中华副总裁徐一平女士表示:“本次合作是行业革新环境下的又一重大决策。这一举措将通过双方优势互补,着力强化外包服务板块,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充分联动上下游环节,创新一站式外包服务模板。”   关于万宝盛华大中华 1997年,万宝盛华服务启航香港、台湾,2000年,成立上海办公室,依托旗下四大品牌 ManpowerGroup® Solutions、Experis®、Manpower®、Right Management®,逾20座直营城市1,500名专业服务人员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2015年,万宝盛华战略联盟中信产业基金,大中华总部落地上海,携领两岸三地服务覆盖百余城市逾万家企业。   持续20年,我们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以识为器、创新为行”价值观,在科技变革、经济放缓、政策更迭等迅速变化的人智时代,凭借招聘、用工服务、人才管理及职业发展等企业及人才综合解决方案,屡获业界广泛赞誉,连续斩获“亚太人力资源领军企业”及“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机构客户满意度大奖”。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08日
  • 人力资源
    掌上HR管理系统用'smHRty'重塑人力资源自动化 - 一种新的友好型HR机器人 来源| MUMBAI     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掌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人力资源部门来说是个好消息。   之前被称为Pocket HCM的Pocket HRMS在本周早些时候推出'smHRty'(发音为Smarty),旨在重新设计人力资源自动化。   smHRty是一款AI聊天机器人,可作为员工的HR一级服务台,从而将人力资源人员从大量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让他们专注于其他关键性战略任务。   现在已经是2018年,随着业务生态系统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的动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随着其他流程、技术和云计算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拥抱我们今天提供的技术优势。从招聘到退休,许多公司仍然在人工处理HR的所有关键流程。 我们相信新推出的Pocket HRMS和HR聊天机器人smHRty将成为受每个人欢迎的举措。   “我们将考虑把smHRty作为处理所有人力资源部门互动与查询的第一级延伸手段,从而让人力资源部门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Sage Software Solutions Pvt Ltd.的首席执行官Jitendra Somani先生说道。 smHRty使用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回答员工向HR提出的一些最常见的问题。交互式聊天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工作,像真人一样有趣和平易近人。无论是检查假期余额,税务细节,工资单或个人详细信息,smHRty都将帮助员工查询大部分基本的人力资源相关文件。   “由于smHRty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它将自我学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更新,以更好的方式为员工服务,”Jitendra Somani先生补充说。 smHRty的推出为Pocket HRMS在人力资源自动化方面提供了优势。掌上HR管理系统的座右铭仍然不变,即“从招聘到退休的创新”,这反映了品牌的坚定信念。   这仍然是基于SaaS的定价和最新技术的最经济实惠的HRMS解决方案。   关于Pocket HRMS 掌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前称为口袋HR管理系统,是全国领先的基于云计算的人力资源软件,拥有最先进的开发和支持中心。现在它配备了一个内置的智能HR聊天机器人,负责日常的人力资源任务。   掌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解决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来增强企业实力。作为云人力资源领域中值得信赖的名称,Pocket HRMS提供强大的模块来管理重要的人力资源运营。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07日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公司Waggl融资668万美元,开发员工实时反馈平台 来源| 硅新社新闻机器人 文| 编形金刚 2018年6月6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公司 Waggl, Inc. (Sausalito, CA, 94965) 完成A轮融资 $6,679,286 美元,开发员工实时反馈平台,让管理者听到员工的声音。   这轮由First Analysis领导,其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包括Labora,Funder's Club和Coupa首席执行官Rob Bernshteyn。   该公司打算利用这笔资金加快其平台的产品和业务开发。   由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迈克尔帕帕伊领导,Waggl提供了一个实时聆听平台,使组织能够提出可操作的想法,收集真实的反馈,并围绕性能目标进行调整。   该平台向领导者提供可操作的见解,确保了员工的声音被听到,并通过包容和参与透明的对话来鼓励员工参与,超过300名员工在100多家企业级公司,其中包括UCHealth,City Electric Supply,Paychex,Ellie Mae,犹他大学,BD,Juniper Networks,McGraw Hill Education和喜力等等。   这个软件工具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参与度,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员工通过参与来改变行为,使用Waggl进行有意义的融合,透明的对话,获得独特的为公司贡献的机会。组织高绩效是由员工参与者驱动的,不是单纯的测量和数字。 Waggl为公司领导者提供实时洞察力,深度合作,知情决策和加速行动。   在Waggl,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向员工发布问题以便进行内部讨论,然后让用户通过轮询机制确定哪些答案最好。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07日
  • 人力资源
    HR入驻Youtube?用趣味视频传播人力资源知识 文| léonor lumineau 来源| Le Monde Economie   如何激励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淡化问题,通过趣味视频重新审视工作世界 我们应该招募怪人吗? 你在工作中感觉如何?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吗?   2016年,TalentSoft软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Alexandre Pachulski推出了一个致力于职场的YouTube频道,这个话题在网络视频平台中并不常见。 而这个频道用轻松的音色和动态剪辑的短片来展现了职场生活。 和他一样,近年来,其他人力资源专家也投入社交网络。   包括企业幽默文化专家MichèleCôme和她的ComeInc频道; JérémyCoron和他的频道“让我们一起工作吧! ”; 比利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主持人Thierry Croix和与公司同名的Go 2 Next Levels频道; 加拿大人力资源专家StéphaneSimard“以更加严肃的口气说道”; 还有社交和管理创新专家Benjamin Chaminade。   网络视频的优点很多。   首先,它可以推广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复杂话题,并使非专业受众,以员工的角度,来关心这些问题。   YouTube用户对科学这种复杂深奥的话题的广泛关注度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人力资源的话题为什么不可以?”Thierry Croix问道。     民主化HR   目前,他们仍然是少数,他们的节目像个笑话。   到 1月底,让我们开始工作吧!的订阅数超过了1400。但是Go 2 Next Levels仍然低于600。   “我们的订阅者有一个特殊的形象:他们以专业的角度观看我们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很少,另外,许多公司的网络是禁止访问YouTube或Facebook的。   而当员工晚上回来时,他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就不会去看我们的视频了”,Thierry Croix说。   这并不妨碍他相信Go 2 Next Levels的潜力。 他们的最新视频与人工智能招聘有关。   这些Youtubeurs RH的目标很简单:将人力资源民主化。 “这些话题通常是由专家来解释的,而且会涉及到所有方面的知识。通常大众认为人力资源经理负责招聘,薪资和解雇,除此之外就没有更深入的认识了”, 招聘主管JérémyCoron对此表示遗憾,并希望这些内容丰富的网络视频 “ 可以让人们通过观看移动端的视频,便可以恢复他们的职业生涯。”   其他人使用他们的渠道作为营销工具。 MichèleCôme就是这种情况,他主张在商业中使用幽默进行交流:“我的视频是吸引力的产物,另一种宣传方式,说服我的未来客户,让人们对商业相关主题感到捧腹大笑。”   另类音调 Go 2 Next Levels方面也有同样的意图,它提供更传统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   “这比枯燥的博客文章要好得多,我们的视频展现了我们的思维状态,也有助于向人力资源经理展示视频媒体在内部使用的潜力,”Thierry Croix解释道。 对于Alexandre Pachulski,“网络视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使用真实的参考来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后者喜欢嵌入电影场景来说明概念。   在她的视频中,“她的工作描述是?”   他使用Django Unchained和华尔街狼的场景解释演员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对应角色,但导演希望他们把他们的“标记”放在他们自己身上。   对他而言,网络的短片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被视为有用的目的,它们在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包括教育学和意识的目标。   在YouTube上,这种古怪的语气似乎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可以在网络视频中使用的幽默可以增加观众对文章的影响,也可以淡化某些主题,”MichèleCôme说。   在致力于工作世界的情报视频的情况下,挑战是要放松,同时保持严肃。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05日
  • 人力资源
    HR实务丨如何打造前瞻型的招聘体系 文| 屈辉 来源| MsQ的共享课堂(ID:SharingQ)     招聘部门招聘所得的人员应是能为公司所用、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优秀人才。招人要先识人,识人要先懂行。招聘部门只有深入了解公司业务发展的整体动态和需求,才能勾画出公司所需人才的实际标准,按标准寻人才。 所谓前瞻型招聘体系,既指将招聘作为一项市场营销工作;把每项招聘任务,作为项目完成;而招聘专员就是招聘项目的负责人。招聘部门对公司的客户、业务、市场做必要的深入接触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整个公司走向的洞察力和对整个行业走势的前瞻性预测,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招聘。   01 前瞻型招聘的定位目标   ❶ 成本效率目标 人员招聘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项目,意味着一项比较大的花费。一份资料显示,美国一个包括751个公司的招聘样本报告说,从2015年至2016年期间,招聘服务花费为34亿美元,平均每个公司每年的招聘服务花费大约为270余万美元。   成本效率目标的设计旨在完成有效招聘任务的同时努力降低招聘成本,从而提高招聘效率。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要经常研究招聘的方法,开发招聘创意,设计创新性的招聘战略,选择更快速、更经济、更有效的方法完成招聘项目。     ❷ 吸引高度合格人选 所谓高度合格,应该是完全符合专业技术岗位要求,并能够直接与组织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越是特殊技术岗位,越需要高度合格人员;越是高度合格人员,则越具有稀缺性。这是人员招聘中一个突出性的矛盾。它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增强战略意识,开拓招聘途径,在环境、组织、战略的多重制约条件下,努力吸引高度合格人选。访问高等学校,寻找“企业家类型的人物”,是吸引高度合格人选的一种方式。     ❸ 提高和保持招聘成功率 招聘成功率是指应聘人员能够留在组织中的比率。影响招聘成功率的因素有:通过招聘过程建立的心理契约、同行业竞争和新员工的素质。   通过招聘过程建立的心理契约,这一原因来自组织;通常是组织的有关部门在招聘过程中作出了难以兑现的承诺,因而当应聘者来到组织之后产生“受骗感”,导致应聘者“流失”。   同行业竞争,这一原因来自环境。当同行业对应聘者提供了更优厚的条件时,有可能导致新员工“跳槽”。   新员工的素质,这一原因则是来自应聘者自身,如难以胜任岗位技术要求、难以适应组织文化等。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了解这些情况,从而提高招聘成功率。     02 前瞻型招聘的举措   ❶ 开展招聘规划 招聘规划指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开展人员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确定人员的净需求量,并制定人员选拔、录用标准政策,在企业的中期经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指导下制定出不同时期不同人员的补充规划、调配计划、晋升计划。   招聘规划要求把对岗位空缺的描述变成一系列的目标,并把此目标和相关求职者的数量和类型具体化的工作。即在规划中既要写明招聘人数,又要确定招聘类型;同时企业必须计划吸引一定数量的人员申请此岗位。   企业招聘规划囊括招聘人数、招聘人员素质要求、招聘对象、经费,招聘渠道以及人员需求计划报表等信息,它是建立在以低成本,招收高质量、适合企业的人才为标准制定。这样,对企业整体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配合作用。     ❷建立招聘项目责任制   招聘项目责任制指将每项招聘任务,作为一个招聘项目;指定招聘专员担任招聘项目负责人。招聘项目的过程自接受招聘需求起,直至人员试用期结束。招聘项目中,设定部门期望人员到岗时间;以及部门对招聘岗位要求的变更类别。招聘项目负责人全程记录面试的过程;在招聘期末,计算出面试成功率和人员到位率。这样动态监控招聘过程,能有效提高招聘的质量和效率。 招聘岗位的要求应与公司业务挂钩。招聘专员定期参加业务部门的例会,了解与所招聘岗位相关的业务内容;在招聘启示中缩小对应聘人员的业务要求范围,使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在面试中最好采用提问行为性的问题,即具体了解应聘者过去是如何做的。并运用STAR法(Situation:什么情景;Task:什么任务;Action:采取了什么行动;Result:得到了什么结果)进行追问,以判断和保证应聘者回答的真实性。     03 前瞻型招聘的优势   ❶ 节约人力成本   由于招聘工作与企业业务相联系,因而减少了招聘过程中的时间浪费,避免了招聘所得人员的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误差。同时也使企业不必因人员资质不到位,而对其出资培训。   ❷树立企业形象   招聘工作对“推销”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招聘工作涉及面广,企业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招聘方式,如利用招聘网站、微信公众号、企业网站、BBS群、线下广告传媒等开展招聘活动。而全面周到的招聘工作,不但可以使企业招到所需的人才,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销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作用。   ❸ 推动企业发展   招聘取才的结果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招聘与企业的业务发展相结合,其结果表现为企业获得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拥有高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推动企业良性发展,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04日
  • 人力资源
    搭搭云:通过人工智能打造定制个性化企业超级应用平台 来源| 猎云网   如今,中小微企业对企业软件的要求越来越灵活化、个性化,对管理软件定制的需求愈加迫切。 这类企业的普遍特点是人员少、资金有限、业务发展快速。   虽然不及大公司的规模,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微企业同样要面对销售市场、生产、财务、人事等各个场景的管理问题。     然而,标准化的软件产品虽价格便宜,却满足不了个性化的需求。   “通常我们将销售、库存、人力资源、生产这些归于核心业务。一旦切入核心业务的管理范畴,每一张单据、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报表都是个性化的。比如手机行业对一个商品进行描述,对一个手机描述的时候使用CPU、内存、屏幕分辨率等等来描述,而在服装行业要描述一件服装用颜色、尺寸、产地、材质这些属性描述。   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不一样,所以想用通用软件进入各个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搭搭云创始人&CEO万斌表示。     此外,随着业务的增长和多变,中小微企业对产品的灵活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也在提高,能否实现快速定制和修改,成为其选择软件开发商的首要标准。     但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一方面,定制化的增值服务和开发,意味着漫长的开发周期和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客户需求不稳定、交付困难,极大挤压了利润空间。     如何在“快速定制”和“利润率”之间找到平衡,万斌表示,通过搭搭云搭建的一款集微信、网站、App和企业软件一体化的企业超级应用平台,客户只需在一个云端账户,就可以定制和使用各种企业相关应用,并能够在线实时调整、即改即用、移动端免开发实时同步。     如今,“搭搭云企业超级应用平台”可以实现:   定制个性化: 所有应用都可以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方式进行全面定制而非模块拼接。在线使用的功能将开发周期缩短50%。   全面移动化: 实现移动端免开发,PC和移动端的功能与数据实时同步,从而这大幅降低定制的技术门槛,整体开发成本至少降低40%。   系统平台化、业务一体化: 一个账号内集成多种企业管理软件,能满足复杂业务需求,相比流行的移动办公APP和SaaS软件,弥补了其功能单一的不足。功能模块之间数据天然互通,杜绝信息孤岛,减少碎片化采购和后期运维服务。   经济且快速满足业务需求: 所有功能可在线实时调整,边用边改,可自由对接其他软件和硬件系统。80%的功能调整都能在1小时之内完成,并同时在PC和移动端投入使用。   在这个企业超级应用平台上,客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搭搭云进行交付合作: 第一种是标准化应用,在网站注册即可直接开通使用,并支付一定费用; 第二种是项目式定制,签订合同,专门为企业定制一个项目然后交付。   案例:珠宝零售行业门店POS收银系统   创业之前,万斌曾跑遍欧洲、东南亚及国内500多家企业,亲眼见证了国外先进企业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对比国内当时采用比较落后的管理方法之间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中国大部分企业管理低效、高成本甚至面临亏损。   结合我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几年经验,和我在学生时代积累的比较夯实的技术功底,我产生了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能不能做一个软件,它的功能非常全,企业需要的功能它都具备”。     2009年,万斌和三位联合创始人成立九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0月推出系统第一个版本,“九章全协同1.0”;五年后,推出“九章全协同2.0版本”,同年将整个平台迁入了阿里云。   如今,搭搭云已经服务了30多个行业近2000家企业,其中300多家是付费客户。     考虑到过去“九章全协同”的品牌名称过于传统,团队决定更名一个全新而充满年轻活力的名字。   万斌谈到,“当时有一个程序员说,现在互联网流行叠字,‘钉钉’、‘当当’、‘滴滴’都有了,还没有‘搭搭’,我们就叫‘搭搭’吧,而提手旁的‘搭’也非常形象地展示了我们的核心业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种百搭的简单可操作,且灵活定制的应用”。     其中,人工智能识别表单、智能化的低代码平台和重塑渠道价值是团队能够做到快速定制化的三个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是搭搭云的立身之本。   从1.0版本开始,搭搭云就开始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识别表单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导入传统表单。   如今,搭搭云3.0平台正式上线,通过AI技术只需要一步,一秒钟内就可以将Word表格自动识别转变为软件界面。     其次,基于搭搭云智能化的低代码平台,一个Web开发者,即可零代码配置后端服务。而后端开发工程师,亦无须通晓前端语言,完成前端软件界面,独立完成整个前后端项目。   不仅如此,在搭搭云的全动态原生页面解析技术下,可免开发直接使用官方移动App,移动端开发者也省了。   因此,企业实际只需要1~2个开发者,即可快速完成搭建。     通过搭搭云独有的智能和动态化技术,渠道商可以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应用产品,尤其是非常具有行业特色的行业垂直应用。   为了全面提高合作伙伴的市场竞争力,搭搭云还为合作伙伴开启了赋能认证培训课程,从项目最初的业务理解能力、需求梳理能力、快速高效的软件定制和开发技能,到项目全周期的管控能力,循序渐进强化开发商的快速定制能力。     近日,搭搭云也宣布获得来自珠海贝恩克基金的千万级A轮融资。   “2B领域没有捷径好走,主要原因在于客户的业务场景太复杂。我们有意选择跨行业去研究各种业务场景,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技术模型,大量业务场景验证,也有众多的成功案例,它稳定而强大”,万斌说,“我们在这个时点进行融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的产品验证、业务场景验证和生产模式验证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要推进生态化的战略。     “生态化战略”具体体现在: 首先,让非技术人员都能够在搭搭云平台上生产软件,为身边企业定制各种各样的优秀软件; 其次是为代码级的技术开发人员开放了平台服务能力,通过提供API和各种SDK,大幅减少程序员的工作量,以最少的代码完成最优秀的工作。  
    人力资源
    2018年06月01日